为落实 “以优质导师资源赋能新生成长” 的育人理念,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七位导师同步开启 2025 级新生师徒制交流活动,虽形式与侧重点各有不同,但核心均围绕 “了解学生需求”与 “规划成长路径” 展开,形成了 “共性目标+个性指导” 的培养模式。
在 “深入知学情” 上,各位老师均以细致沟通为起点,鲍富元教授悉心询问学生兴趣爱好、学业基础与未来思考,王婕霏老师引导学生畅谈专业认知与大学迷茫,龚慧老师从生源地和专业认知切入交流,王丹鹤老师倾听学生校园憧憬,耿佳老师关注家庭背景与职业设想,郑菲老师了解专业选择初衷与实践经历,杨欣达老师主动掌握学生学习规划与职业倾向,通过全方位沟通精准捕捉每位新生的个性化需求,为后续指导奠定基础。在 “规划成长路” 上,老师们均聚焦学业与职业发展,从课程学习、实习实践、能力培养等维度提供方向:鲍富元教授勾勒大学四年发展蓝图,王丹鹤老师拆解四大培养体系,郑菲老师梳理 “课程—实训—实习” 三阶路径,杨欣达老师讲解课程学习技巧与实习细节,龚慧老师、耿佳老师也分别围绕四年规划给出建议,帮助新生明晰大学阶段的核心任务与成长方向。
与此同时,各位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特色与研究领域,形成了差异化的指导亮点,让师徒制交流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。王婕霏老师以 “启航・规划・成长” 为主题搭建沟通桥梁,强调 “引导与陪伴” 的师徒核心;龚慧老师针对学生学习发力难、英语提升无方法等痛点,结合往届经验推荐学科竞赛与志愿活动;王丹鹤老师布置《大学四年规划》假期任务,推动规划落地;耿佳老师突出英语、跨文化沟通、数据分析等能力的重要性,明确分阶段学习重点;郑菲老师结合酒店财务管理特色,指导制作 “职业成长手账” 与 “生活预算表”,培养成本意识;杨欣达老师采用线上形式,重点解读竞赛申报信息,点燃学习热情;鲍富元教授则通过布置专业阅读任务,鼓励新生培养自主探究习惯。这些特色做法既贴合学生需求,又彰显专业优势,让师徒制真正成为新生成长的 “导航仪”。
新生们的反馈尤为热烈,纷纷分享参与师徒交流后的真切感受。来自 25 级酒店管理专业的符同学表示:“之前一直担心自己跟不上专业学习节奏,和鲍富元教授交流后,他不仅帮我梳理了核心课程的学习顺序,还推荐了适合入门的专业书籍,现在我对大学四年的学习有了清晰的方向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 董同学则提到王丹鹤老师布置的《大学四年规划》任务让她受益匪浅:“原本对未来只有模糊的想法,通过写规划,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想从事酒店哪个岗位,需要提前储备哪些技能,甚至连寒暑假实习的时间都初步定好了。” 还有不少同学对导师的特色指导印象深刻,比如跟着郑菲老师学习制作预算表的王同学说:“以前花钱没规划,现在学会了分类记录开支,提前感受到了酒店管理中‘成本意识’的重要性,特别有收获。” 大家一致认为,师徒制不仅消除了初入大学的迷茫感,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专业的温度与学院的关怀,对未来的专业学习充满信心。
此次酒店管理专业师徒制系列活动,实现了“导师特色与新生需求”的精准匹配,不仅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、明晰专业方向,更让大家感受到了学院的关怀与专业的温度。后续,酒店管理专业还将持续开展“师徒实践项目”“行业大咖分享会”等活动,推动师徒制培养走深走实,为培养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持续发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