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雨探馆,匠心传承——2025 级 MTA 学子赴南山文化旅游景区非遗馆开展专业认知活动

发布者:赵晓乐发布时间:2025-09-18浏览次数:10



2025917日,biwn必赢网址2025MTA研究生赴南山文化旅游景区非遗博物馆开展专业认知活动。

(南山文化旅游景区非遗博物馆合影)


此次活动旨在加深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感悟,增强学生对文化旅游景区开发、运营与管理的实践认知,为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。


(学生有序入场)


展品凝萃,述千年匠心之韵

非遗博物馆内,浓郁文化气息扑面而来。陈列的展品丰富多样,每件皆承载岁月痕迹与先辈智慧:黎族纺染织绣织品色彩绚丽,针脚细腻、图案精巧,似在诉说先民生活故事;海南椰雕作品形态各异,从实用器皿到精美摆件,尽展椰壳天然质感与工匠巧思;另有古朴藤编、灵动木雕,引得同学们驻足凝视,纷纷用镜头定格非遗瑰宝的细节之美。



(聆听导游讲解)

学生们通过陈列的非遗实物、沉浸式互动装置,深度感知了多项传统技艺的传承脉络与文化内涵,并结合 MTA 的相关课程,探讨了传统非遗如何对接现代消费需求 —— 从对接研学市场打造技艺体验课程,到联动景区开发非遗文创 IP,再到借助短视频平台传播技艺故事,让古老文化转化为可体验、可传播的文旅产品。

(学生互动讨论)


导览细说,解非遗文化之秘

馆内导游全程细致讲解,为同学们揭开非遗背后的文化密码。从尼泊尔的手工艺品,到椰雕工艺的工具演变;从藤编图案里的吉祥寓意,到木雕作品承载的民俗故事,每一段讲解都让抽象的文化知识变得具体可感。

(查看尼泊尔手工艺品)

师生们实地考察了南山非遗博物馆的藏品与保存状态,并调研了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现状,还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,如年轻一代传承意愿弱化导致的技艺断层、商业化开发对非遗本真性的侵蚀、数字化保护技术应用的滞后等。南山非遗博物馆文旅融合的新模式,也为学生研究非遗资源的可持续传承与创新性转化提供了鲜活案例。

(现场互动体验)

此次南山文化景区专业认知活动,如同一场沉浸式的文化浸润,在 2025 MTA 学子心中悄然播下了 “文化敬畏与传承自觉” 的种子。参与活动的2025级学生表示:“从前在书本里读非遗,看到的是文字记载的技艺;这一次亲手触摸老物件的纹路、围观匠人的指尖流转,才真正读懂它背后的岁月沉淀与人文温度 —— 这份珍贵,值得我们用心守护。”

这场实践带来的,不仅是认知的刷新,更是专业使命感的觉醒。相信未来的日子里,2025 MTA 学子会带着这份 “从实践中生长的感悟”,在 “文旅融合” 的专业赛道上深耕细作:将非遗传承的思考融入课程研究,把实地观察的洞察转化为实践方案。更期待他们在一次次探索中,让非遗从 “博物馆里的展品” 变为 “文旅场景中的活态体验”,让文化传承的脉络更清晰,让非遗与旅游共生的道路更宽广,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。

(南山文化旅游景区非遗博物馆合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