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5日,我院文旅融合科研团队召开暑期科研工作交流会议。由团队负责人雷春教授主持,会议围绕 “AI 如何赋能科研与高质量论文发表” 核心主题,系统总结团队暑期科研进展,分享 AI 在科研选题、文献处理、框架构建及论文写作等环节的实践经验,为后续科研工作提质增效明确方向。
文旅融合科研团队线上研讨会
会议伊始,雷春教授点明此次交流的核心目标——通过分享暑期科研实践中 AI 的应用心得,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辅助科研的有效路径,推动团队科研能力与论文质量双提升。随后,各位教师依次结合自身暑期科研工作,分享了 AI 赋能科研的具体实践与感悟。
马佳博士聚焦教改论文与博士学位论文推进工作,提出借助 AI 实现文献智能类聚,高效梳理研究领域核心文献,并将论文中的复杂模型转化为可视化呈现,打破传统论文解读的时空限制。程文博老师以暑期教改论文撰写为切入点,强调 AI 可对文献进行深度分析,自动爬取关键词、梳理核心概念领域,生成专属知识图谱,为论文框架搭建提供扎实支撑。朱俭老师结合省社科项目结项工作,分享了 AI 在文献搜集整理中的实践经验,聚焦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瓶颈突破。卢新新老师则围绕智库专报与横向课题研究,分享 AI 在案例梳理中的应用优势。提出选题需关注热度与实用性:既要契合政策关注热点,又要提供务实对策与可借鉴的案例经验,尤其要注重将外地成功经验与三亚本地发展需求结合,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。管莹博士在论文修改的实践中,尝试用 AI 整理文献综述时发现,在使用AI过程中应注意资料严谨性,对于 AI 给出的参考文献内容要进行再次确认,以确保材料真实与客观性。陶鹤鼎老师则分享了 AI 在论文 的“拔高与润色” 中的创新应用。在写作与投稿过程中发现,AI 不仅能承担资料整理、框架梳理、数据搜集分析等基础工作,还能通过核心论文的写作逻辑与语言风格润色已有文稿,助力提升论文 “高度”。雷春教授共享展示了 AI 辅助科研选题的实践案例:将 2025 年发表的相关文献题目与摘要直接输入 AI 后,系统自动生成旅游疗愈、乡村旅游、文化融合等30个核心维度的热门选题,并同步提供云南、海南等地的典型案例及发展现状数据,为选题优化与案例支撑提供直接参考。
文旅融合科研团队线上研讨会
会议最后,雷春教授强调,AI 是科研工作的“强效辅助工具”,而非“替代者”,它能帮助我们高效挖掘选题热点、梳理文献脉络、构建研究框架,但高质量论文的核心仍在于研究者的原创思考与逻辑判断。团队需始终牢记以我为主、AI 为辅,在善用技术的同时,规避查重风险与内容偏差,守住科研创新的核心底线。”
此次会议不仅系统总结了团队暑期科研成果,团队教师们推进教改论文、博士论文、省社科项目及横向课题等内容,更凝聚了 AI 赋能科研的共识:从选题优化、文献处理,到框架构建、论文润色,AI已渗透科研全流程,成为提升效率与质量的关键助力。会议明确,后续团队将进一步探索 AI与文旅融合研究的深度结合,聚焦海南本地产业发展需求,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实践与地方服务转化。